作者: 來源: 菏澤日報社 發(fā)表時間: 2021-03-01 10:10
教授手工皮具的制作技藝
牛年新作
張仁兵的工作臺
作品一角
網絡直播
在巨野縣獨山鎮(zhèn),有一個古樸自然的曹樓村。在這里,有一位愛“玩皮”的網紅小哥,他的名字叫張仁兵,在他的不斷努力下,手工縫制的皮制品走紅網絡,成為網紅“皮匠小哥”,村民也跟著她一起走上了致富之路。
近日,記者走進張仁兵的工作間。一張寬大的工作臺,一張張牛皮原材料,幾把裁皮刀具……這就是80后“皮匠小哥”幾乎每天都要親密接觸的幾件物品。
“張師傅每天就是教我們打版、下料、打斬、縫制,到成品要十幾道工序。要想讓一張原始而完整的皮料,蛻變成一件件精致完整的作品還需要精細的眼里勁。”在這里做學徒的丁紅霞告訴記者。
在展廳的北側,墻上掛滿了他的皮質工藝品,根據形狀,他把作品命名為屠龍刀包、鯉魚包、臉譜包……
“高中沒畢業(yè)就在青島一家由韓國人開辦的皮包廠打工。經過一番努力,他從最初的小工一路晉升為打版師、部門主管?!睆埲时f,在2018年,得知老家鼓勵返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政策,決定帶領老家朋友們一起創(chuàng)業(yè)。
為了能快速打響知名度,并且在網上尋找一條好的銷售渠道,他在快手、西瓜、抖音等自媒體平臺開設了賬號,把自己平時制作的一些比較有創(chuàng)意的皮包,拍成各種類型的短視頻,然后發(fā)布到上面。這些視頻的點擊播放量都很高,最高的達到上千萬次。
據了解,僅在某短視頻平臺上,就發(fā)布了100多個原創(chuàng)短視頻作品,吸引粉絲34.6萬人。除了拍攝短視頻,他還不定期網絡直播,給網友講解制作皮包、分辨皮包等方面的知識,分享自己的創(chuàng)作理念和故事等。
“網友們評價很好,大部分都希望我們一直堅守這份傳統(tǒng)手工業(yè),去傳承老一輩的技藝?!睆埲时f,我會和同伴們一起堅持下去,同時會在這門傳統(tǒng)藝術中加入自己的設計和創(chuàng)意,讓一張普通的牛皮能煥發(fā)出新的生機。
現在,借助自媒體平臺,他搞起了皮包的私人訂制,生意也很火爆。同時,他還吸納本村及其周邊幾個村的十幾個閑散勞動力就業(yè),帶領他們一起致富。
文/圖 記者 李保珠 通訊員 臧東明